这位央行官员补充说:“我理解人们喜欢好消息的倾向,在一些经济数据中也确实有一些好消息,我认为我们需要肯定这一点,但美联储现在需要的是坚持抗击通胀。”
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,尽管英国是战胜国之一,但这是建立在惨胜之上的。无数的英国军人战死沙场,家庭支离破碎。战争成了所有英国人无法愈合的伤疤。元气大伤的英国此时上到执政者,下到平民百姓,充满了对和平的期望。于是,百废待兴的英国认为最坏的时代已经过去,战争再也不会发生,开始讨论裁军的计划,以此来节省国家开销,大兴其他行业。而这时,丘吉尔以及少数反对派却站了出来,大声反对。这在当时的裁军议案的会议中无异于是一个碍眼的眼中钉。他提到,德国现在的民风普遍狂热,对《凡尔赛条约》充满了敌视。这样的社会是极为不稳定的,这时的英国不应该高兴得太早,应当提醒法国,整备军队,预防战争。下一场战争一定不可避免。
当时,大多数人都是嗤之以鼻,认为丘吉尔是杞人忧天。为此,丘吉尔始终没有动摇,坚定着自己的观点。随后,希特勒公然违抗《凡尔赛条约》,建立第三帝国。然而,在狼子野心的纳粹德国面前,英国首相张伯伦却始终实行绥靖政策,极力避免和德国发生正面冲突。而反对张伯伦的丘吉尔,一度遭到了弹劾。之后,德国发动闪电战,迅速入侵波兰。二战拉开了帷幕。
张伯伦深知丘吉尔的军事造诣,请丘吉尔加入了内阁,任命为海军大臣。之后,由于张伯伦之前的不作为,使得英国在前线准备不足,处处受到德国制约。随后,张伯伦辞职,丘吉尔挑起大梁。丘吉尔上台后向全国发表讲话,“胜利,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胜利"。之后,法国沦陷,丘吉尔认为身为海洋大国的英国,应该在海洋上发挥最大的优势,全力进攻。随后,希特勒发动了不列颠空战,丘吉尔每周都到现场鼓舞士气。最后,英国赢得胜利,德国也转头向东,入侵苏联。
而在二战结束后,战士内阁也宣布解散。英国开始新一轮的选举。丘吉尔认为连任首相的也依旧是他。但大跌眼镜的是,他以巨大的选票落差,败给了工党党魁艾德礼。原来,这些年来,工党的势力在逐渐扩大,拥有了多达260万的党员。而且还有八百万的会员。丘吉尔在战后,还没有为自己做包装,没有拉拢民心。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一直高喊完成历史使命,而战后的人民更加侧重于战后恢复。这一点,与工党的的目标不谋而合,所以民众普遍都倾重以工党。所以,在人心上,还是国家目标上,丘吉尔都输得一败涂地。
张伯伦丘吉尔英国德国工党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